迈向抓马教育(九):来自希思考特的启示

这些年来,随着抓马队伍的日益壮大,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抓马,不断有新朋友加入“教育戏剧”这个领域,这让抓马倍感欣喜——这代表着有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到教育戏剧,体验到教育戏剧这种“全人”教育的核心教学法。

同时为了解答大家对抓马的疑惑,近期,我们整合了《迈向抓马教育》系列内容,向大家说明这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

ps:此为第九篇,后期将会陆续更新,敬请关注。

如果你正在进行戏剧教学,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是富有经验的教师,你几乎或多或少都在受着希思考特的影响。

这个生于1926年、拥有大英帝国勋章的女教师,几乎靠一己之力就建立一整套非凡的戏剧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曾经经历了许多不同阶段的发展,然而即便在她早期(50、60年代)发展中使用的方法,对于今天的学校教育来说,仍然显得十分超前,并且往往被诟病为不易掌握。希思考特对于在课堂中利用虚拟学习的方法,完全是独特于任何体系或教学思维之外的、开创性的赋予学生权力的模式。

在抓马教育中,参与者(儿童)的参与模式一直受到希思考特看待儿童的影响,她为戏剧挑选的严肃的议题也深深的影响了抓马教育的根本主张。

迈向抓马教育(九):来自希思考特的启示

Dorothy Heathcote(1926—2011)

希思考特出生于英国的西约克,在那个以重建文明为己任的战后社会中,她成长于一个工人阶级的家庭。像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一样,她在14岁生日的前一个月就离开了学校,和妈妈在本地的工厂工作,纺织女工几乎差点成了她一辈子的职业。然而,她对于戏剧的热爱和执着甚至执拗的性格让她拥有了非凡的一生。在工厂厂长的鼓励下,她被资助到戏剧学校学习表演。然而在她大学的第二年,她的老师——著名演员邱琪(Esme Church)告诉她她不可能在舞台上有未来,不是因为她没有才华,而是因为她年龄过小,几乎不会有太多角色会让她来扮演,于是她建议年轻的希思考特尝试教职。这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在24岁的时候,她成为了达勒姆学院的年轻导师,而接下来的十年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才华并且持续性的挑战自己和她面前的儿童,允许他们参与到更让人兴奋、刺激和有意义的课堂中去,而一个毫无教学经验并且没有任何教学培训的年轻人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

戏剧。答案只有两个字。

迈向抓马教育(九):来自希思考特的启示

希思考特教学中

从1964年被纽卡斯尔大学任命为全职教师到1986年退休,她主持的课程在22年间变成了全英国具影响力的课程。在1972时BBC意识到英国正在产生随后被人誉为“20世纪伟大的教师”[1],于是拍摄了纪录片《三台织布机的等待》,之后全世界都认识了这个在课堂里与孩子们做“奇奇怪怪”事情的老师,以及后来被称为教育戏剧的教学法。

“活在当下” 戏剧

纪录片中记录了希思考特早期的一种教学方式,她自己称之为将儿童放置在一种似乎真实生活的虚拟假扮中,好像他们生活在戏剧中一样。这种后来被称之为“活在当下”戏剧(lived through/living through drama)的戏剧样式曾经深深的影响了她的继承者,诸如伯顿,大卫.戴维斯以及西西里.奥尼尔。

迈向抓马教育(九):来自希思考特的启示

希思考特教学中

这种戏剧样式往往以她设立一个简单的虚拟境遇开始,为儿童定义一个可以进入戏剧里面的框架——往往是通过扮演一些角色,并且以开创性的“教师入戏”作为引导来实现。往往在这个时期的希思考特式课堂中,你会发现老师往往拥有某个角色(如一名正在躲避抓捕、迷失在森林里的逃兵),而作为参与者的儿童们也拥有一个角色(集体作为正在搜捕逃兵的士兵)。两方碰面后会发生一个即兴表演的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像儿童的游戏一样,双方都无法完全提前预估发生什么,而是必须及时的反应对方的语言,态度,动作以及由一些简单的道具带来的戏剧张力。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由于儿童处于了更多的拥有权,也和上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教育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联系到了一起。

“专家的外衣”戏剧

上述希思考特较活跃的时期,正赶上英国左翼戏剧蓬勃发展的时期。希思考特也在6、70年代毫无疑问的收到了这种批判和反思为主的戏剧思潮。这个时期的英国对于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保有十分友善的欢迎态度,课堂充满着探究式的兴奋,希思考特打破了教师是“全知全能”的幻象,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的教师都会飞到英国来观看她的课堂。

迈向抓马教育(九):来自希思考特的启示

希思考特主持工作坊

然而,在进入到80年代之后,希思考特的发明并没有被延续下去,英国教育制度开始转向更加注重知识传导和测验的模式下。进步主义的思潮过去,保守和精英主义的模式开始变得主流。1988年的全新教育大纲已经开始忽视戏剧。希思考特在70年代末期就意识到这点,于是开创了“专家的外衣”时代,戏剧中的张力,冲突和极端的境遇开始退后,而更多的是以透过戏剧学习知识为主。“专家的外衣”中,儿童往往扮演某种大纲中既定要学习知识的专家,在获得一些客户的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满足客户的要求,来学习知识。比如,一群5、6岁的儿童以二战中援救英国的美国护士的身份,来学习急救知识。在课堂指出,往往他们会接到某某军区指战员(教师)的要求,让他们来观看一个特殊的伤病情况。作为专家,儿童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并非是“活在当下”的模式中体验戏剧的刺激,而是认真的研究相应的知识。

迈向抓马教育(九):来自希思考特的启示

《戏剧教学》

希思考特、盖文·伯顿 著(2019)

然而,80年代教育制度的转变,让“专家的外衣”这样一种适应教育发展方向——更多元,更易掌握,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的教学法也变得“格格不入”。这也标志着90年代之后教育戏剧在英国的衰落。

新的启示

希思考特于2011年去世,在她晚年,进入到21世纪的头十年的世界教育似乎又进入到了另一个循环,各式各样创新的教学法层出不穷。快速变化的社会让世界几乎所有教育集会的话题都是——创新。这个时候在东方,中国进入到了教育戏剧的探索中,抓马教育在过去十年一直在这个方向上努力探索,学习,译介和推广希思考特在半个世纪之前奠定的全新教学法。

迈向抓马教育(九):来自希思考特的启示

李婴宁和希思考特

希思考特曾经在著名的《符号与征兆》中提到30几个习式,这些习式中绝大多数都被很多戏剧教师定义为“常识”。然而在中文语境中,除却传播较受限的港台译作,还没有许多关于希思考特的出版物广泛流传。在继承希思考特方法的道路上,中国的实践者还缺少对于经典理论的理解,这也是抓马教育希望通过实践进一步学习、反思和更新的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来自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的约翰.卡罗尔教授曾经将她称之为20世纪伟大的教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