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鸿沟系列线上分享回顾一:“依恋”是想要与人产生一种亲近感

点击观看线上分享会精彩片段

2020年6月21日晚,抓马宝贝.创意总监曹曦,为抓马社群带来了直面鸿沟线上分享会——《这么近,那么远,疫情中的依恋、抱持与权威》

时隔小半年,我们终于与抓马大小朋友们线上相见,云中拥抱。后疫情时代,我们也比以往更加需要连接,那些关于人自身的、和他人、和自然的连接。

这么近,那么远,疫情中的依恋、抱持与权威:直面鸿沟系列线上分享一

主讲人 / 曹曦 抓马宝贝.教育体验中心创意总监,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执行总监,中国教育戏剧/剧场重要推动者

孩子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一个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

孩子在三四岁一直到十一二岁的阶段,他们的心智、大脑都是在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着跟我们一样的社会环境、文化、需要的学习、玩耍,还有工作,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过程。当孩子们做出那些容易唤起我们个体的创伤,或者唤起我们个体对于儿童成长、自身成长的困境的那些行为时,我们就觉得特别困惑,想要去干预。所以基本上,疫情暴露的是和日常生活中相同的问题,只是它更加频繁了,因为我们分心的机会更少了,所以我们能够选择逃避的机会也更少了。

我非常反对仅仅以控制行为的方式来看待儿童的发展,孩子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一个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它有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文化的养成、他关注的思想以及思想的变化、看待世界的方式的变化、对周围信息的摄取,对环境或积极或负面的反射,当时所触发出的行为。所以行为背后还有他认识世界的价值,他和其他人的关系。

任何个体的行为背后都有环境的影响

仅仅把行为看成养育孩子的一个主要关键点,是绝对错误的。也是大部分父母包括我在内经常会陷入到的一个怪圈。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支配性地看待儿童发展的问题,总将孩子的行为看成是问题的核心,然后将修正这些行为和鼓励那些好的行为,当成是家长和家庭教养的一个主要责任。

我们的文化总是非常快地要将这个孩子的行为正确与否,或者说学校、老师的行为,当做一个评判事情的方式,这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背后的原因。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戏剧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戏剧实际上是把每一个事件中20分钟未知的时间剪辑出来,让孩子们探索。在任何行为背后都有更复杂的个体心理和思想之间的交换,它有很多未知的原因,我们必须要看到任何个体的行为背后都有环境的影响。

“依恋”是由于早期获得的一种被听见被看见一种我可以依靠你的亲近感构成的一种抱持关系

什么是“依恋”?“依恋”是想要与人产生一种亲近感。在孩子大概到两三岁左右时,我们要经常性地接触他们。在他们成长以后,心理上的抱持就不会随着身体上的抱持而减少,反而会更强。

我们总认为教养的权威是争取来的,我得通过教训、教养孩子,他才尊重我。可大家想想各自成长的经历,无论是小时候还是今天,你的兄长、领导、导师、身边的好朋友,那些你真正尊重的人,那其实不是争取来的,而是由于你和他有了一个依恋的关系,而自然产生的。尊严的权威并不是教养的权威,不是争取来的,在某种程度上,权威只能通过依恋的关系自然而然的产生。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依恋”是由于早期获得的一种被听见被看见,一种我可以依靠你的亲近感,构成的一种抱持关系。我和你之间是相互支持的,你可以依靠我向你提供问题的答案,在这其中获得的权威,才是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去寻找他可以依恋和抱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怎么重建这种依恋关系很重要而不是去扭转任何人的行为

斩断依恋关系的往往是通过两件事,一个是“忽略”。我们很有可能是无意无意识地在忽略我们身边的人,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跟我们一起生活的亲密对象。

另外一个能斩断依恋关系的就是“贴标签”。贴标签经常出现的时候,依恋关系不仅仅只是被割断了,还会产生转移,它会转移到同伴网络、手机等社会提供各式各样成瘾的机会,从一些小如对甜食的依赖,到对某种游戏的依赖,到对某个大孩子或者某个朋友的依赖,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完完全全没有了抱持的关系,依恋的关系也就被斩断了。

很显然当依恋的关系已经没有,权威也就没有了,并不是说父母都非常爱孩子,就一定没有任何心理问题,也不是说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心里就一定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创伤。所有都取决于这个孩子是否在某一年龄段处在了一种依恋关系中,所以,怎么重建这种依恋关系很重要,而不是去扭转任何人的行为。它是相互的关系,不是任何人改变任何事,而是我们要将彼此的关系重新建立,重新改变。